{{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友善地球|FSC認證|環保包裝

凱薩琳大帝系列—神聖加冕 鋯石項鍊、奧爾洛夫 鋯石耳環

鑽石是珠寶界最硬的寶石,單一元素結構更是使得它尤為特別,自古是身份與權利的象徵。鑽石恆久遠,正是因為鑽石的永恆性,凱薩琳對自己的政治永恆的期望或多或少寄託於恆古的鑽石身上。凱薩琳大帝對鑽石的癡迷程度近乎瘋狂,大量收藏鑽石,每天都佩帶價值連城的鑽飾,而且花樣經常翻新,聞名世界前世的大鑽石光三個就出自於凱薩琳大帝時期的俄羅斯。



鑽石切割工藝演進

鑽石的切磨技術對於呈現鑽石之美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最早有文字記錄的鑽石切磨來自11世紀的印度,並在14世紀早期,鑽石切磨工藝經由威尼斯傳入歐洲。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演化,逐漸出現了幾大類切工,按順序先後為:尖琢型(point cut)、桌形琢型(table cut)、玫瑰花琢型(rose cut)、明亮琢型(brilliant cut)和花式琢型(fancy cut)。

尖琢型是最早的鑽石刻面琢型,大約出現於14世紀。隨著人們對鑽石性質的不斷加深,由最開始的三角面尖琢型逐漸延伸,出現了Burgundian尖琢型、星形尖琢型等。桌形切割大約出現在15世紀中期至末期,是首次出現的規則的鑽石琢型。桌形琢型在亮光和火光上均較早期尖點式琢型有明顯改進,效果更佳,因此逐漸取代了尖琢型,成為16世紀至17世紀的主流琢型,外形則包括長方形、梯形和菱形。玫瑰式切割大約出現於16世紀初,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流行的鑽石切工。這種切工重在保重而不是追求明亮和閃光,所以玫瑰切工不夠閃卻很透亮,沒有璀璨的火彩,卻蘊含著文藝復興時代的氣質。這種種特徵使得玫瑰切工能夠給人一種遠離現代機械的古樸典雅之感。

在凱薩琳大帝時期正是玫瑰式切割盛行之時,早期的玫瑰式切工的面數較少,而且加工品質低劣,多為盾形平底玫瑰式琢型及三面玫瑰式琢型。因此凱薩琳大帝並不滿足於這樣的切割工藝。



鑽石圓形切割工藝的創新

傳統的鑽石切割方式稱為「玫瑰切工」(ROSE CUT DIAMOND)就是指老礦式切工或老歐式切工,屬於較早期的切磨方式,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持原石的重量,但事實上切割出來的鑽石並沒有火彩。凱薩琳大帝並不滿意,因此在她的催生下誕生了沿用至今的高級珠寶切割工藝---「圓形切割」

在各種鑽石切工中,圓形切工鑽石的亮度超過了所有的寶石在所有售出的鑽石中,約70%的鑽石都是這種切工方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圓形切工鑽石征服了世界!與其他切工相比,圓鑽切工的成本相當高。 而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       切工是將原鑽石的較大部分去除。

·       圓形切工鑽石的需求量很大。

·       這種切工型具有顯著的特點。

在所有的鑽石中,圓鑽之所以這麼貴,是因為這種切工需要更大的寶石來製作。 切工要把一半以上的原石去掉才能做好! 與其他切工相比,這是一種巨大的材料浪費。聞名世界的大鑽石中,就有三個出自於凱薩琳大帝時期的俄羅斯。明亮式切割是指鑽石的切割工藝。採用明亮式切割處理的圓形鑽石具有57個刻面,呈現最佳光澤。明亮式切割鑽石是迄今為止最受人們推崇的訂婚戒指款式。「圓形明亮式切割」是最明亮、也是最經典的鑽石切割方式,能夠最大程度地將進入鑽石的光線反射。在訂婚戒指主石的選擇中,「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也以「圓滿」的象徵含義成為最受歡迎的鑽石造型。在彩色寶石的鑲嵌中同樣適用, 雖然鑽石切割技術在不斷進步,但圓形切割的原石損耗率依然高達50%以上。過高的損耗以及市場的火熱,也是導致圓鑽是眾多切割種類中價格最高的原因。



凱薩琳大帝加冕皇冠與權杖
女王著名的加冕禮製作王冠正是採用經典的明亮式切割,1762年,凱瑟琳二世為自己的加冕禮請來天才的宮廷珠寶匠製作皇冠,流光溢彩的大皇冠上總共鑲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顆鑽石,其中裝飾冠頂的是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紅色尖晶石,重約398.72克拉,被列為前蘇聯七大歷史名鑽之一。紅色尖晶石之上鑲嵌著五顆鑽石的十字架,代表上帝賜予的君主制權力。自凱薩琳大帝以來,每位俄羅斯君主在加冕時都佩戴它,現藏於克裡姆林宮。

深知女皇癡迷鑽石,她的情人為了討好她,就費盡心機買到那顆被譽為世界第三大鑽石的「奧爾洛夫鑽」。奧洛夫,是在17世紀初的印度,戈爾康達礦區發現的,原礦重309克拉,然後依印度國王的旨意,加工成玫瑰樣式,但出了差錯,使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後來這顆大鑽石被作成南印度神廟的婆羅門神像眼珠,1739年,印度被波斯攻佔後,這顆鑽石又被裝飾在波斯國王寶座之上,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亞美尼亞人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1772年鑽石又被轉手賣給了俄國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把鑽石賣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伯爵把鑽石命名為「奧爾洛夫」,並把它奉獻給凱薩琳大帝作為她的生日禮物。爾後「奧爾洛夫」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裡,鑲在了俄羅斯權杖頂端,以其傳奇經歷,讓權杖的威嚴令人震懾,「奧爾洛夫」成為鑽石庫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神聖加冕鋯石項鍊 與 奧爾洛夫 鋯石耳環

Queen Jocelyn
推出了神聖加冕鋯石項鍊,以佈滿鋯石的十字架樣式象徵凱薩琳大帝擁有上帝賜予的權利與恩典,更讓這樣的榮耀可以永放在心上,除了彰顯尊榮外,更有虔誠的意念包含在其中。
凱薩琳大帝可以將世界第三大的鑽石鑲嵌在權杖上,並且來源自婆羅門神像的眼珠,這使得這顆珠寶不僅有奢華氣息,更帶有神看顧的意味。Queen Jocelyn將這樣的型式轉化為耳環,把奧爾洛夫的由來掛在耳尖上,用最簡單的卻璀璨的鑲嵌工法呈現出多彩折射的鋯石火彩。